2025年01月14日 星期二
监督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监督工作>>正文

达州市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度全市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24年09月27日 文章点击数:2464 【打印】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精神,根据《中共达州市委关于建立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的要求,现将达州市2023年度全市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予以公开。

一、国有资产基本情况

(一)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资产总额3510.59亿元,增长15.74%。负债总额1925.25亿元,增长22.93%。所有者权益1585.34亿元,增长8.06%,其中:国有资本权益总额1570.07亿元,增长8.14%。营业收入68.23亿元,增长8.96%。利润总额0.12亿元,增长104.97%。上交税费2.51亿元,下降17.16%。

(二)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资产总额2006.16亿元,增长12.01%%。负债总额1895.86亿元,增长12.15%。所有者权益130.03亿元,增长8.78%,其中:国有资本及权益总额20.75亿,增长5.54%。营业收入39.73亿元,减少2.67%。利润总额7.12亿元,减少1.6%。净利润5.48亿元,同上年持平。上交税费5.97亿元,增长2.22%。


(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资产总额1686.33亿元,增长2%。其中,行政单位资产总额1119.39亿元,增长3%;事业单位资产总额566.94亿元,下降1%。负债总额320.79亿元,增长4%;净资产1365.54亿元,增长1%。

(四)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全市国有土地总面积8.254万公顷。其中:建设用地2.71万公顷,耕地2385公顷,园地398公顷,林地2.2374万公顷,草地478公顷,湿地1218公顷,水域2.7806万公顷,其他土地780公顷。具有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区(山)共计206个,矿产28种,主要优势矿产资源包括天然气、页岩气等。有效探矿权206宗。国有森林蓄积量0.03亿立方米。自然保护地23个。全市水资源总量137.9亿立方米。

需要说明的是,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中部分无形资产、文物文化资产因价值的不可计量,主要以名义金额反映。国有自然资源资产价值量核算尚处于探索阶段,价值核算体系尚未建立,目前仅报告其实物量情况。

二、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一)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

1.深化国企改革。出台了《市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起草了《贯彻落实〈四川省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重点任务清单》,国企子公司整合改革深入推进。

2.规范国企资产监管。印发《规范市属国有企业采购工作的操作指引》《市属国有企业资产管理负面清单》,推动区(县)国资产权交易进入西南联合产权交易所达州分所。建立由市国资委为召集人,市纪委监委、市委巡察办、市审计局、市属国有企业为成员单位的外部监督协同会商工作机制,实现各类监管事项在不同监管主体间发挥协同优势。

3.优化国有资本布局。聚焦我市“3+3+N”重大产业(即能源化工、新材料、农产品加工、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轻纺服饰、医药健康、绿色建材等),积极引导国有资本更多投向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

4.完善薪酬管理。按照《达州市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设置差异化指标及权重,实施分类监管。抽取中介机构对市属监管企业年度财务决算、年度经营业绩进行专项审计,根据考核结果兑现企业负责人年度薪酬,充分发挥考核正向激励。

(二)金融企业国有资产

1.明确权责边界。印发市属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清单及工作规则,明确职能职责。依法依规向金融机构选派股权董事、监事或观察员,委派股东代表参加股东大会,加强产权管理和财务监管。实行绩效考核与薪酬挂钩,同增同减,持续强化薪酬分配的激励约束作用。

2.推动企业发展。积极争取金融专项债,采用转股存款协议的方式将金融专项债注入企业,有效改进银行财务结构。推动企业增资扩股,提高国有资产占比。

3.提升服务质量。积极支持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完成达州数字经济产业园、达川区人民医院新建业务用房(二期)、渠县产教融合示范园建设等重点项目授信,推动各地智慧停车场建设、太阳能清洁能源运营、助力公交公司运营等。

4.强化风险防控。按照“一企一策”制定处置工作方案,分类施策,有序推进风险问题处置解决,各项监管指标均在控制范围之内。针对内部检查、监管检查发现问题和不足,督促企业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确保内控合规制度对业务全面、有效覆盖。

(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

1.制度建设持续推进。印发了《达州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交易操作细则》《达州市公务用车平台管理实施细则》《达州市公务用车购置审批流程标准》,拟定了《达州市市级机关办公用房管理暂行办法》,对我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交易、车辆配置使用进一步规定和明确,增强资产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强化主体责任意识、节约意识。

2.基础管理巩固提升。一是强化基础信息。成立工作专班,开展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对照资产财务数据、实物情况等逐项清查盘点,确保应清尽清,数据准确完整,并按照不同资产资源特性、使用现状、分类梳理,形成可清理盘活资产资源清单。二是严把资产配置。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设立资产配置预算审核机制,严格落实配置标准要求,确保资产配置预算的合理性、合规性,最大限度节约财政资金的同时保障行政事业单位正常履职需要;开展了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备案及编制核定工作,对公务用车实行编制管理和报废更新制度,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统筹保障公务出行。三是规范资产使用。严格执行办公用房使用标准,拟定了《达州市市级机关办公用房管理暂行办法》,召开了全市党政机关办公用房信息化管理工作培训会,启动办公用房权属统一登记工作,有效整合利用办公用房资源,推进了办公用房管理信息化、制度化;积极落实公务用车保险、维修、加油框架协议采购制度,对公务用车实行平台化、标识化、信息化管理,安排公车平台管理工作经费,加强车载卫星定位安装使用和日常运行情况监督,确保公务用车使用规范、运转有序;规范指导行政事业单位经营资产租赁工作,结合《达州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租赁指导价》,引导市场价格走向,防止低价出租资产,同时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租赁事宜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施监管,确保公平公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四是严格资产处置。贯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严格履行报批手续,各级资产管理职能部门按照“厉行节约、物尽其用”的原则,通过实地查看,核实资料、账务,确保行政事业性资产处置的真实性,对不符合处置条件不予处置。

3.盘活利用成效明显。从完善产权手续、清退被占资产、核实锁定安置房剩余房源、化解资产注入国企障碍等方面着手,全力推进国有资产有效盘活利用。一是推进国有资产确权。完成225处市级行政事业性资产产权办理。二是加大处置变现。按程序对闲置国有住房实施了公开拍卖,梳理出可处置变现资产2.1万平方米。三是服务社区群众。完成“微改革·微创新”相关工作,将将11宗市级闲置资产共计9370平方米调剂社区作社区便民服务大厅、群众活动中心、党员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接访调解室等使用,弥补社区公益性场地不足;通过对主城区长期倾倒垃圾、建渣、大件废弃家具的零碎闲置地、边角地进行改造后,打造了一批“惠民停车点”,涉及7处土地1.06万平方米,解决了国有资产闲置浪费、脏乱差城市管理“老大难”和周边居民“停车难”问题。四是因地制宜盘活县级各类资产。各县(市、区)因地制宜,通过租用置换、改建提升、市场运营、注入国企等方式全面盘活低效闲置资产。

4.报告制度全面落实。按照《中共达州市委关于建立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的精神,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了我市2022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通过了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组织并编报了全市2022年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年度报告和2023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月报。自2019年以来,我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年报已连续5年获省财政厅通报表扬。

(四)国有自然资源资产

1.强化监督管理。开展了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定期综合动态监测,建立耕地动态监测监管机制,对用水总量和水效率加强监测评价。推进“田长制”、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规范耕地进出和占补双平衡管理,统筹推进补充耕地项目排查整改和新增耕地核查认定,全市连续三年实现耕地面积净增加,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

2.有序建设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印发了《达州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工作章程》等制度规范,编制了《达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达州市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达州市水资源综合规划》等专项规划,按省级审查意见修改完善《达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并上报省政府审批。推进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完成“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和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管系统开发和硬件设施铺设。

3.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进一步规范用地预审、农用地转用、林地占用、取水许可等审批工作,从严管控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全市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7家,省级绿色矿山5家。大力开展资源保护工作,全市现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23个,涉及6个县(市、区)和达州高新区、东部经开区。

4.服务全市经济发展。严格执行经营性用地全部使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保障,推进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加强土地储备,规范河道采砂管理。

5.推进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和确权登记。完成国家下发2022年度遥感监测图斑、省级下发综合动态监测图斑的调查举证工作。完成不动产登记数据存储扩容及不动产登记平台升级迁移工作。

三、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

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对《关于2022年度全市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及《关于2022年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责成市财政局牵头,会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国资委等部门研究办理。市财政局及时召开国有资产报告协调会议,全面梳理审议意见,将办理责任逐项落实到国资监管职能部门,明确完成时限和要求。在协调机制成员单位合力推动下,圆满完成了2022年度国有资产综合报告审议意见研究办理工作。分别从加大国企支持力度,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防控国有资产管理风险,接受人大和社会监督等方面逐项研究制定了落实措施,并向市人大常委会报送了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报告。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2023年,我市国有资产管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一些不足需要改进。一是国有资本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在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等领域的参与度低、贡献率小、引领力弱,专精特新和高新技术企业少。二是我市国有金融企业还存在资本实力不强、管理体制有待健全、防范风险任务艰巨、公司治理尚不完善。三是行政事业单位部分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低,资产入账不及时、处置资产不及时下账、账实不符等现象依然存在。四是国有自然资源调查统计监测体系不完善,开发利用水平不高。

五、下一步改进措施

(一)深化改革,推动国企发展壮大。健全资产监管体制,有效降低国有企业运营风险。出台《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着力解决国有企业核心功能不强、资产收益率不高、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推动国有资本向“3+3+N”现代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分类发展,加大国企上市培育支持力度。

(二)化解风险,规范金融企业管理。促进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风险信息及时共享,强化风险防范。健全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动态补充机制,大力支持金融企业新一轮增资扩股和向上争取金融专项债等工作。

(三)健全制度,推进资产盘活利用。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和实施细则,破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的痛点、堵点和难点。强化部门和单位管理责任及内部控制机制,规范资产账务管理。推动“公物仓”建立,对行政事业单位拟配置资产、待处置资产、闲置资产、临时机构撤销资产进行清理登记,实行集中管理,调剂使用,有效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四)明确权属,释放资源资产潜力。建立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评价机制,开展全市自然资源确权工作,探索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核算评估方法和价值实现机制,加速盘活闲置和低效建设用地,提升自然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版权所有 @ 2022 达州市人大网
办公地址: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办公电话:0818-2371463、2397378
备案号:蜀ICP备200035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