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副主任张德珍同志,曾经在市委群众工作局工作多年,对群众信访工作有着一种难舍的情怀,对信访群众有着难以割舍的牵挂,时常关心群众那些烦心事、不平事。2012年8月10日,她主动约访两起重复上访和缠访的信访当事人,与通川区、达县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起,以法律为准绳,用事实来说话,令信访人口服心服……
执行政策不能走样
针对当事人反映的问题,张德珍同志会同通川区人事、农林、信访等部门进行了会商,询问了相关政策,了解了上访人诉求,为做好信访人工作打下基础。经查:1995年,邓某某被应聘为原达县管辖范围双龙乡临时农技员,1997年,根据省川农业科字(1997)第18号文件精神,经过基层推荐,她作为实践生被送到了四川温江农校深造学习,所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2000年毕业后,由于区划调整和人事制度重大改革,大中院校毕业生不再实行计划分配,邓某某未被安排工作。
张德珍同志组织人事、农林部门对邓某某所反映问题和疑问作出了正面答复,但当事人仍坚持认为其他人都安置了,这对自己不公平。她进一步开导信访人,人事政策是非常严谨的,政策面前人人平等,谁都不能凌驾其上,思考问题不能忘记大背景和大环境,2000年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凡进必考、双向选择,这是不争的事实,谁也无法改变。运用市场规律配置人才资源,并不是一件坏事,给每个有志青年更加广阔的天空和施展才华的舞台,要着眼未来向前看,切实转变观念,主动适应市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安抚信访人的同时,张德珍同志指示通川区相关部门,一定要把当初类似人员安置的问题查清楚、弄明白,给当事人一个明确的答复。领导一席话,至情至理,听者动容,令人折服。
既要尊重历史,又要面对现实
一件原本明了的借款纠纷,因当事人失约,人为弄成“多角”债权债务纠纷;一纸判决文书,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确因工作人员疏忽大意,先更正,后撤销,信访人纠结上访十年未果……
张德珍同志在接访中了解到,10年前,潘某某因欠曹某某资金,经法院案外调解,达成了潘某某用自己与达县河市镇人民政府联建房屋四套以370元/㎡元抵偿给曹某某的协议,达县法院作出了达达字64-1民事裁定书,因字号错误,后更正为54-1号。在执行过程中,潘某某又以口头形式要求用到期债权抵偿曹某某欠款。在此期间,因曹某某又欠熊某某资金,已将该房产抵偿给第三方熊某某,并已经出售他人,无法执行回转,案结事未了。
张德珍同志耐心劝告信访当事人,该案因欠账引起,时间跨度大,债权债务转移关系复杂,同意以房抵债是信访人真实意愿的表达,要求信访人既要尊重历史,又要面对现实,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诚信经营才不失商家本份。信访人表示虚心接受意见和建议,依法合理表达诉求。最后,张德珍同志要求达县法院从本案中吸取教训,严格法官队伍建设,严格推进公正司法,在“打造一流队伍,争创一流业绩”上狠下功夫,加大力度化解积案,力求使本案尽快案结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