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是宣汉县东乡镇秧田村7社残疾人杨素益新居落成之日,她做梦都没想到会收到一份特殊贺礼——县人大代表、县工商局负责人陈卫将5万元现金送到她的新居里。拿着恩人送来的救助款,杨素益泪流满面,紧紧地拉着陈卫的手,嘴里不停地说着感激的话语。
杨素益家的砖木结构房屋因年久失修在去年的一次暴风雨中不幸倒塌,因家境贫寒无法重建新居,只能暂时租住在邻居家中。在今年初宣汉县人大常委会开展的“建设五个新宣汉•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实践活动中,陈卫获知杨素益家的情况后,主动联系帮扶杨素益重建新居,从房屋选址、到动工兴建,陈卫多次前去指导,并多方筹资帮助解决建房下差资金。
陈卫帮扶贫困户杨素建起新居,只是宣汉县开展“建设五个新宣汉•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实践活动的一缩影。
解闭会 破期间代表履职难题
如何有效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尤其是丰富闭会期间代表活动一直是影响代表作用发挥的难题。今年初以来,在广泛调研和深入论证基础上, 新一届宣汉县人大常委会为促进代表在闭会期间充分发挥作用,增强闭会活动实效,积极探索全新的代表活动方式——联动市、县、乡(镇)三级人大代表围绕全县的中心工作集中开展履职活动,号召3000余名人大代表积极参与 “科学发展献一策、营造一片景观林、打造风貌一条街、帮扶一家贫困户”“四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建设五个新宣汉•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实践活动。据宣汉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宗昭介绍,开展“建设五个新宣汉•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是县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县委工作大局、服务全县发展大局的一项生动实践,是人大代表履职尽责、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有效载体,是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有益尝试。
3000余名代表“沉”入基层办实事
在宣汉54个乡镇的乡村、大街小巷、田间地头,3000余名市、县、乡(镇)人大代表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
调研献策,是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的重要方式。人大代表就“五个新宣汉”和民生大事提出意见、建议。自活动开展以来,县人大常委会收到了60条意见和建议。同时,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广泛听取意见,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针对全县10多个涉及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重大课题开展调研,形成意见、建议。
为落实县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将宣汉县城打造成“中等城市、山水田园城市、精品旅游城市”的目标,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营造一片景观林活动,3月23日,300余名市、县人大代表在笔架山规划区内植下了400余株银杏树。据了解,该县将从2012年起用5年时间,分批组织各级人大代表植树造林,为笔架山景区添彩,为城市增色。
今年初,居住北门街道的居民向县人大常委会反映,请求对北门一条街进行风貌打造,改善居住环境。县人大常委会想群众之所想,积极开展“打造风貌一条街”活动,号召有条件人大代表出资出力,并整合各方资源,着手对街道立面进行改造和风貌打造,对人行道、行道树和车行道进行改造升级。目前,聘请了高资质的设计单位完成对北门一条街进行规划设计,不少市、县人大代表积极捐款,已筹措到了80%的建设资金。该工程将于近期动工建设,力争年底前全面完成。
5月29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宗昭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冒雨前往普光镇进化村黄良国家开展结对帮扶工作。看到黄国良一家住在低矮破旧的土木屋,妻子常年患病,经济困窘,张宗昭内心一阵酸楚,当即联系咨询医疗机构,了解无息贷款的相关政策,表示将竭尽全力给予帮扶。黄良国十分感动,禁不住热泪盈眶。县人大常委会领导真情帮扶贫困户给人大代表树立起了良好的榜样。自县人大常委会开展“帮扶一家贫困户”活动以来,市、县、乡镇人大代表纷纷在各自的选区联系结对帮扶一户贫困户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活动。近200个有较强帮扶能力的人大代表与194名困难家庭无房户、D级危房户结对,多方筹资解决无房可居的现实问题;一些人大代表还与结对贫困户进行生产性项目帮扶、助学帮扶、医疗帮扶等,为贫困户送技术、送农资、送服务,真情助农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