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 宣汉县各级人大代表为民服务成效明显

近年来,宣汉县人大常委会通过搭建履职平台、提高服务水平、创新工作机制等形式,支持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推动代表在为民服务中可作为、善作为、有作为。

一、搭建履职平台,让代表“可作为”

在全县35个乡镇设立人大代表之家,在445个村(社区)建立人大代表联络站,在普光经济开发区、渡口土家族乡分别设立工业园区人大代表联络中心和土家族片区人大代表联络中心,在全国县级人大率先实现标准化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全覆盖,让代表有地方“可作为”。全县近3000名省、市、县、乡镇人大代表轮流进驻“一家一站两中心”宣传党的政策、听取群众意见,为群众解难事做好事办实事。县人大常委会专门成立了基层人大工作委员会,统筹指导联络平台的有效运行。建立健全管理、考核制度,县财政每年预算200万元,保障联络平台的常态运行。联络平台建立以来,人大代表积极发挥在基层治理、为民办事中的促进作用,各乡镇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满意度指数持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得到逐步增强。

二、强化服务保障,让代表“善作为”

每年分期分批组织人大代表赴全国人大、省人大培训基地,开展履职能力专业培训。建立代表履职档案,出台《代表接待接访选民暂行办法》《乡镇人大代表履职监督考评办法》。注重代表履职实行“清单化”管理,对代表参加会议活动、提出意见建议、联系服务选民等履职行为,进行分项打分、量化评价。每年以县委名义大张旗鼓表扬20名优秀人大代表,在县电视台开辟“代表风采”专栏,每月宣传1-2名优秀代表先进事迹。每年预算代表履职经费230万元,保障代表活动正常开展。坚持推行执法检查、调研视察、审议发言前开展代表培训,沟通工作情况,保障代表知情明政。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在县人大常委会的关心激励下,履职意识更加牢固,履职激情空前高涨。

三、创新履职机制,让代表“有作为”

统筹部署闭会期间人大代表小组活动,创新“委室联系代表、代表联系选民”机制,将省、市、县在宣人大代表组建为11个代表小组,跟踪监督政府性投资重大项目建设和“群众最不满意10件事”整治情况。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当中,全县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响应县人大常委会号召,勇于担当志愿者,坚守防控一线,慷慨解囊捐资捐物。人大代表现场听取建议办理情况并点评办理结果,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意见得到有效回应。近年来,通过全县各级人大代表的强力监督,督促县政府及相关部门配建停车位112895个,新建通讯基站19个,清理和规范流动商贩500余人次,增添安装健身器材40套,办结反馈群众诉求23659件,完成率97.89%,满意率100%,代表参加“阳光问廉”、政风行风评议、脱贫攻坚评估访谈等活动800余人次,充分保障代表知情明政,代表对人大工作和公众事务的参与度不断扩大,群众对代表的满意度也逐年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