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用行动诠释着生命的高贵
人大:用行动诠释着生命的高贵
——来自四川达州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抗震救灾的报告
公元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遭遇8.0级大地震。顷刻间,汶川、北川、青川、绵阳等重灾区山崩地裂,房屋坍塌,道路毁灭,通讯中断,人员伤亡惨重;同时,全国大多数地方都有震感,达州亦在摇晃之中。一时间,国人震惊,举世瞩目,全中国都哽咽着哭声,全世界都流下了眼泪。
情义达州,心系灾区。懂得感恩的巴山儿女在大灾难面前不甘示弱,行动迅疾。作为地方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达州市人大常委会更是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献血、捐款、募捐、奔赴灾区慰问,人大干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生命的高贵和尊严。
紧急部署——
行动迅速,体现了人大常委会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和应变能力
地震发生后,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向志随即对市人大常委会作出指示,要求大家把防震避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按照党委的统一安排部署,充分履行职能作用,做好防震避灾的各项工作。市人大常委会迅速作出反应,向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及机关干部职工发出了紧急通知,要求全市人大干部:一要坚持值班制度,保持信息畅通。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守工作岗位,履行工作职责,做到不脱岗、不分心、不走神,全力抓好防震避灾的各项工作。二要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积极组织广大干部职工为灾区捐款捐物,支持抗震救灾工作;各级人大代表要发挥代表和联系群众的职责作用,带头为灾区捐款捐物,积极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献爱心,努力支援灾区的救灾工作,充分展示人大代表的风采。三要发挥各级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代表紧密联系群众的优势,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人大机关干部职工和人大代表要带头做到不信谣、不传谣,相信正规的新闻媒体报道;要及时准确地回答老百姓最关心的热点问题,积极宣传防震避灾的相关知识,宣传各级党委、政府抗震避灾的决心和重要举措,降低和消除群众的恐慌心理,引导广大群众保持镇静,注意安全,主动避灾,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通知发出后,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全体干部职工以身作则,迅疾行动。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也积极响应,以不同的方式对灾区人民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和同情。
5月15日,市二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18次秘书长会议,全面部署了当前的防震避灾工作,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机关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等事宜。要求大家坚守岗位、做好本职工作,并实行机关24小时值班制,密切关注抗震救灾的各方面情况。
5月19日,为全国三天哀悼日首日,常委会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了在市政中心广场举行的哀悼仪式。大家噙着泪水,满怀深情地对在汶川大地震中死难的同胞表达了哀思。
血脉总相连——
滴滴鲜血,阐释了生命高于一切的人文理念
地震不可避免,难以预测,它是人类最大的敌人。汶川地震发生的顷刻间,无数家园被毁灭,数万生命被掩埋。人类面临着自然的血腥挑战,也经历着一场人性、人心的大考验。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在灾难面前,达州市人大常委会的各位领导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时刻倾听着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的声音,密切关注着抗震救灾前线的情况。不仅要求机关干部职工坚守岗位、做好本职工作,还号召大家积极行动起来,为抗震救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生命高于一切,抢救生命是大地震发生后最为重要的任务。汶川地震造成的伤亡人数前所未有,许多同胞的生命危在旦夕,前方血液告急。机关广大干部职工通过收看电视,许多悲惨的场景让大家潸然泪下,尤其是教室的大面积坍塌、孩子的巨大伤亡,深深触动着机关干部职工的心。5月13日上午9时许,市政中心办公大楼前停放着义务献血的车辆,号召大家“挽袖捐血,支援灾区”。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向志等领导带头献血。刚刚上班的秘书长陈绪科带着市人大机关20余名干部职工前往排队,为灾区受难的同胞献上了一份浓浓的爱心。
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职工,血都是热的。滴滴鲜血阐释了生命高于一切的人文理念。
患难见真情——
颗颗爱心,表达了对受难同胞的深情厚谊
房屋一间间坍塌下来,毁灭了灾区的城市。大山一座座崩裂下来,掩埋了同胞的家园。没有任何一次灾难有如此的巨大,没有任何一次伤痛有这样的强烈。灾难还在无情地蔓延,良知说,您不能袖手旁观,把一份份爱心送给汶川的亲人,您就会得到一生的慰籍。人大干部的爱心以前所未有方式涌现了出来。
机关干部职工为灾区率先捐款。灾难发生后的第三天,即5月14日下午,常委会机关召开了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会上,秘书长陈绪科通报了有关灾情,传达了市委有关抗震救灾的通知。大家纷纷表示,我们虽然不在灾区,不能直接救死扶伤,但同样可以用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到抗震救灾中去。以最快的速度向灾区群众捐款献爱心,是我们最实际的救灾行动。大家发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尽自己的一份心力,帮助灾区群众渡过难关。仅20分钟的捐赠活动就共收到捐款10100元。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邓宏志等领导和部分职工在其他场合第一时间捐献了爱心。
省、市人大代表为灾区慷慨解囊。汶川地震牵动着全国,甚至全世界人民的心。达州不是灾区,但人人感同身受。市人大常委会在积极做好机关支援灾区各项工作的同时,还组织动员省、市人大代表向灾区人民奉献爱心。
5月16日上午,常委会在市人大机关举行了省、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灾区人民献爱心捐赠仪式。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邓宏志,副主任严选,秘书长陈绪科等领导出席会议,并带头再次捐款。会上,省、市人大代表想为灾区人民所想,急为灾区同胞所急,大家自觉奉献爱心,踊跃捐款,仅仅一个小时内,就共募集到善款19万元。其中,捐款数额上万的省市人大代表有:龚俊修5万元、吴应权5万元、刘家模3万元,魏仕斌、赵相革、廖兴安、廖继平、张述各1万元。
另悉,迄今我市各级人大代表共捐善款上百万元,向灾区人民表达了 “人民代表为人民” 的一份赤子真情。
党员干部为灾区踊跃交纳“特殊党费”。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一切为了人民利益,是共产党的宗旨,也是这次抗震救灾所体现的最高理念。为了不断支援灾区人民渡过难关,体现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情系灾区群众的情怀,中央组织部号召全体共产党员交纳特殊党费,为灾区群众献上党员的深情厚意。
为响应这一号召,市人大常委会迅速行动起来,于5月26日上午,在机关举行了一场特殊的交纳党费活动。在家的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冯全礼、熊清明、符泽友、严选、周述康,秘书长陈绪科和部分市人大常委会老领导带头交纳了“特殊党费”。机关82名党员义不容辞,慷慨解囊,仅半个小时,就共交纳“特殊党费”48730元。
“特殊党费”交纳过程中,老领导赵宗发还挥笔写下“神州大地齐喑,举国上下同悲”。表达了一个老党员的对灾区同胞的慈悲情怀。
疾风知劲草——
积极募捐,体现人大干部的大爱情怀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灾难,必须凝聚更大的力量,汇聚更多的爱心,才能渡过难关。人大机关的职工收入不高,个人力量十分有限,大家除了在单位积极捐款外,还在社会上的其他场合以各种方式主动奉献爱心,并积极开展和参与为灾区募捐的活动。
5月17日(星期六)下午,达州市人大制度研究会、达州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达州人大》编辑部联合达州市红十字会、中华巴渠文化网、新华网达州分频道等,在达城中心广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抗震救灾募捐活动——“中国·达州网友抗震救灾募捐仪式”。从下午4点到6点半,网友们自发朗诵了为抗震救灾创作的诗歌、散文,演唱了《祈祷》、《爱的奉献》等传递爱心的歌曲。在节目表演过程中,各位网友积极捐助,带动了广大市民也慷慨解囊。在两个多小时内,整个活动就募集到善款54774.41元,方便面、矿泉水各200箱。全部捐款(54774.41元)和物品在募捐仪式上当场清点,并转交到了达州市红十字会和达州市慈善总会。
《达州人大》编辑部的全体同志不仅发起倡导、参与和策划了这次活动的举办,还现场再次捐款。同时在各大网站、论坛、博克等媒体发表了大量的抗震救灾文学作品,起到了鼓与呼的作用。
地震超越了地域与时空,灾难是人类共同的伤痛。在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面前,只有爱才是人类共同的支撑,只有爱才是人类抗衡大自然的力量!国难当头,人大干部用实际行动,凸现了“匹夫之责”。
风雨更同舟——
奔赴灾区,把温暖和爱心传到了抗震救灾第一线
灾区人民的冷暖安危,救援人员的英勇劳作,始终牵挂着人大常委会领导的心。灾情发生后,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向志以及人大常委会各位副主任先后深入本市各个受灾地点,慰问群众。根据市委的统一安排,5月23日至25日,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邓宏志等一行驱车奔赴重灾区,先后到广元市青川县、绵阳市平武县,亲切慰问达州市赴地震灾区抗震救灾人员。
在广元市青川县,邓宏志分别与达州市医疗、电力、通讯、环卫等部门的抗震救灾人员亲切交谈。在得知抗震救灾人员在灾区积极投入当地的抗震救灾,为当地的灾后医疗救助、电力抢修、通讯恢复、灾后环境等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得到当地党委、政府及灾区人民的一致好评后,邓宏志感到非常欣慰,并勉励他们一定要发扬老区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作风,再接再厉,圆满完成此次抗震救灾任务。
在绵阳市平武县平通镇,邓宏志来到正在为该镇修建灾后第一座临时简易小学的预炮旅官兵中间。邓宏志要求预炮旅官兵要发扬部队连续作战、不胜不休的优良作风,努力夺取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为灾区人民造福,为达州人民争光。
后方促稳定——
重视稳定,凸现人大常委会机关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汶川、青川、北川等重灾区的余震连连不断,达州震感也时有发生。加之一些小道消息的流传,人们的恐慌心理难以消除。在这种情况下,稳定人心、稳定社会至关重要。市人大常委会对此十分重视,立即行动,积极促进社会稳定。
关注物价,全面开展价格法执法检查。灾情发生后,常委会把稳定物价作为稳定社会的突破口。5月19日至23日,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兵分三路,组成3个执法检查小组,对我市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