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秦巴地区物流中心建设情况
9月17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对秦巴地区物流中心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元成率领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达州公路物流港、达县杨柳配套园区、通川区农产品物流园区等实地调研。下午,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专题调研座谈会,听取通川区、达县人民政府、达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商务局、市住建局、市国土资源局等市级相关部门关于秦巴地区物流中心建设情况的汇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胥健,副主任刘元成、张德珍、邹惠明、王新权,市政府副市长邓瑜华,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陈绪科及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参加了会议。刘元成副主任主持了调研座谈会。
胥健主任在听取了大家的汇报、座谈发言后指出,我市秦巴物流中心建设有喜有忧。从喜的方面看,一是党政重视程度加大,对秦巴地区物流中心建设认识的程度逐步深化。前几年市委提出了“一枢纽、两中心、三基地”,去年市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秦巴地区生产性服务中心,从六个方面进行了部署,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二是物流业发展亮点很突出。达州公路物流港,无论是建设规模还是管理水平,目前在全省市州算一流的,省上组织相关行业现场考察参观,外地很多地方也来考察,这个项目对于缓解城市交通紧张、规范交通运输秩序起了重要作用。达县杨柳配套园区基本上形成了4S店、医药、家俱等商贸物流中心,有力地推动了南城的建设,既解决了就业,又促进了税收的增长。目前,达州秦巴地区物流中心建设有一个很好的开端。三是秦巴地区物流中心地位在增强,区位优势愈来愈突出。特别是铁路、高速路、航空等交通枢纽增强,秦巴地区物流中心地位越来越突出,作用越来越大,对物流支撑作用也越来越强,值得充分肯定,各级党政都做了大量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秦巴物流中心建设还有许多不足,与秦巴地区物流中心要求的目标差距还比较大,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布局和结构尚需优化。总体规划上显得不太适应、凌乱,物流业内部结构也还不合理,结构布局如何适应大交通、大物流发展没有把优势显示出来。二是发展不平衡。目前看,达县杨柳配套园区进展不错,经开区公路物流港项目很好,秦巴综合物流园区讲了好多年没有动,其他地方还有差距。三是瓶颈制约较为突出。既有土地的问题,又有项目的问题,既有资金的问题,又有政策的问题。
为进一步推进秦巴物流中心建设,胥健主任强调:一要深化认识,发挥优势。有三个层次应引起重视,首先,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看到物流业发展是达州的一大优势,既有历史传统优势,又有现实优势。历史上,达州称为通洲,就是通达之地,显示其交通物流之重地;现实看达州商气浓、人气旺,是物流之重要基础,要看到我们的优势,应把它发挥得最好。其次,还要看到经济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它自身的经济特点,我市现在经济结构是2:1:3,第一产业是工业、第二产业是农业、第三产业才是服务业。实际上经济发展到更高层次上应是3:2:1结构,即第三产业服务业应占较大比重,第二产业工业占其次,第一产业农业居三。从这方面看,我们要意识到,经济结构调整很重要的是要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物流中心建设是第三产业的主力军。再次对物流业一定要注意,物流业是大物流,不是一般的概念,物流是现代物流,物流讲究综合配套。大家要不断学习,开阔眼界,更加重视。二要完善规划,科学统筹。随着经济发展出现的新情况,规划的完善要跟上发展的需要,如大的交通布局规划上要跟上,围绕机场、铁路货站的搬迁,新机场、新货站、新港口的规划要考虑大交通的规划建设,还有环城高速物流、管网物流运输等都应考虑其中。如何更进一步地完善规划,科学统筹,搞好总体布局是关键。三要破解瓶颈,重点突破。围绕一些大项目、大布局加快推进。当前,要加快推进一年来安排的重点物流项目建设,破解瓶颈,如经开区的铁路专用线,是整个化工产业区的铁路专用线,建成后对经开区招大项目、招大商有很大的推进作用,铁路货运站地方政府要积极配合铁路部门把它建好。四要加强领导,真抓实干。我很赞同今天市发改委、市国土局、市商务局的建议,对这块工作应有强有力的领导来真抓落实,建议这次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把推进秦巴物流中心建设的具体操作的建议提出来,实实在在解决问题,不断推动发展。